生鱼是中山市三角镇传统的养殖品种,经过近40年的发展,生鱼产业早已成为三角镇名副其实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宝贝”。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当地生鱼产业蓬勃发展,除了乡村振兴各项利好政策,税务部门的帮扶同样不可缺少。 本报记者 张倩 易承乐 通讯员 谢婉 潘涵 ■免税政策助三角生鱼游向全国 据统计,三角镇目前生鱼养殖面积约11935亩,每年生产商品生鱼6.5万吨,年产值超过9亿元。作为全国重要的杂交生鱼苗种生产地,三角镇每年生产并销往全国各地的杂交生鱼苗、鱼种超过35亿尾,占全国杂交生鱼苗种市场60%份额,产值超过2亿元。 从池塘里的“生鱼”到餐桌上的“熟鱼”、从个体养殖户到专业养殖公司再到鱼产品再加工企业,三角镇在迈向农业产业链上的道路越走越顺畅。 这里面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帮扶。其中,中山市税务局三角税务分局以落实减税降费助力产业发展,联合三角镇公共服务办公室、三角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把政务服务和税收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助推“三角生鱼”特色产业品牌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发市场,不少生鱼养殖户在生鱼养殖数量和质量上动脑筋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三角镇梁球福水产苗种场最开始是从事生鱼及各种高档水产膨化饲料经销、生鱼种苗孵化及培育、成品生鱼市场流通等。“为了实现生鱼无抗养殖和零药残养殖,养殖场今年承包了500多亩鱼塘进行养殖成品生鱼,初步已收到不错的养殖效果。”该养殖场负责人福哥跟记者分享了今年提高养殖质量的收获,“因为品质提升了吸引更多客户,今年以来自家养殖场销售了约230万斤生鱼,而且全部免税。如果市场行情持续稳定,今年养殖场利润预计超过百万。” ■生鱼养殖链条获税收优惠政策加持 “近两年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免税销售额从2020年的1.36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的2.36亿元,实打实的优惠解决了我们不少的资金问题。”作为三角镇规模化养殖企业代表,在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传敬看来,企业的发展背后少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加持,“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由亏转盈,享受减半征收所得额1613万元,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领域。” 据了解,近年来三角镇已有12家生鱼企业成功注册了商标,企业也积极在形成生鱼产业链上想办法。其中,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按照“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要求转型升级,于2017年推出“渔梓情”品牌,以水产制品、速冻调制食品等生制品为龙头产品,在行业内迅速打开知名度,拓宽市场。 “我们使用液氮技术将生鱼加工成黑鱼柳、黑鱼片,与长三角的中央厨房和国内的连锁餐企都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实现了生鱼产业链,公司2020年累计享受农产品初加工减免所得额1325万元。”渔歌子总经理黄锦来介绍,得益于餐饮行业的复苏,以及税收政策的加持,公司今年的营收已超3000万元,预计全年营收超5000万元。 ■建设现代生鱼产业园税务帮扶始终如一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振兴到乡村振兴,三角镇正在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绿色生态循环生鱼新技术研发、应用和生鱼品种推广”为中心,打造集水产研发、规模养殖、休闲观光、加工一体,富有乡愁乡情、具有深厚岭南渔耕文化内涵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角税务部门全力支持三角镇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2021年全镇渔业共享受免税销售额6亿元。”中山市税务局三角税务分局副局长邹达表示,三角税务分局将持续通过税收政策辅导、税务人驻点帮扶、一企一策等方式,全面落实各项利企惠农税费优惠政策,为三角镇生鱼产业园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贡献税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