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央视新闻频道以《广东江门:首次试点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为题,对江门进行了长达1分21秒的报道。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广东江门将建设成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昨天,广东江门围绕投资便利化等三个方面发布了15项具体的改革举措,推动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
15项具体改革举措涉及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三个方面。这次江门在港澳等华侨华人较为集中地区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并搭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对接平台,就是推动华侨华人更好参与江门特色产业发展的一项举措。
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庆隆:涉及企业的数据库,并向我们企业推送名单,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找到上百家上千家的企业,就更容易让我们开发更多的客户。
此外,江门还将通过强化人才支撑、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等六个方面,破解投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瓶颈。同时,通过设立创新创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三类试点示范区,在更小范围推行突破性更大的试点改革政策。到2025年,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涉侨重大制度成果和改革经验,为便利华侨华人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兴业做出示范。
2021年11月22日,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正式印发《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东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江门市是全国著名侨乡,侨资企业在我市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推动江门“侨乡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以“侨”为“桥”更好地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2021年2月,省委深改委将我市列入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
为摸清制约华侨华人投资的问题,我市广泛开展企业调研,通过座谈、走访和问卷等形式听取外资(含港澳资)企业和行业协会有关诉求,深入研究借鉴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地的近600项经验举措,数易其稿,形成《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三大部分,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三个方面提出15项改革举措和首批8项省级协调支持事项。
一是围绕便利化投资主题,按投资时序从搭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对接平台、优化华侨华人政务服务水平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着力解决投资信息不对称、政务服务不便利等问题。
二是围绕要素配置领域,通过强化侨资企业人才支撑、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等六个方面,破解投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瓶颈。
三是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提出打造华侨华人投资优质发展平台、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四个举措,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试点方案》提出,到2023年,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要素市场化支撑、激发市场活力等重要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引进、优化和带动一批华侨华人投资项目,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到2025年,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等试点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持续深化,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和改革经验,为便利华侨华人在全省投资兴业作出示范。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侨乡资源优势明显,《试点方案》出台后,将加快推动江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好地吸引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来江投资兴业。
凝聚侨心侨力以侨为“桥”,更好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
江门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回来,这就是家!
多年来,江门在华侨华人的支持下,画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
如今的江门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市委、市政府提出心怀感恩,立足江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最大限度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把江门打造成为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名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
从面向400多万名江门籍华侨华人到“拥抱”全球6000多万名华侨华人,这是一次“坚定信心、鼓舞干劲”的新征程,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
江门正以朝气、活力的面貌奋力向前。欢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回来走一走、看一看,同圆共享中国梦。
家,一直都在!
“中国侨都”赋能升级,重构江门新发展格局和定位
心怀家国,情系桑梓。侨胞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群体,他曾在多个场合谈及侨胞和侨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东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粤港澳三地发展的重大平台和机遇,也为全球华侨华人共谋合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迈进新时代,全球华侨华人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侨都”,湾区之翼。江门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400多万名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全球,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江门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战略资源。
“侨都”担当,何以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这表明国家和省对江门寄予厚望,也赋予了江门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2021年11月2日,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召开,提出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着力提升“四大功能”,建设“四大国家平台”,最大限度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名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
2021年11月22日,省委深改委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正式印发《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试点方案》针对华侨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三方面提出15项改革举措,有力提升“侨都”经贸合作和维护权益等功能,实现“中国侨都”赋能升级,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新西兰商学院院长黄伟雄认为,《试点方案》先行先试,搭建起了与华侨华人的贸易沟通桥梁,是开拓性的尝试,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为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线图”,重新构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格局和定位。
鼓励参与产业平台载体建设,打造高质量华侨华人投资发展平台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大产业,成就大梦想、大发展。江门要更好激发华侨华人投资的市场活力,必然要打造更高质量的华侨华人投资发展平台。就此,《试点方案》提出设立创新创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三类试点示范区。其中,中国(江门)“侨梦苑”作为创新创业试点示范区,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江门人才岛作为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试点示范区。《试点方案》明确鼓励华侨华人参与产业平台载体的开发建设。
“选择江门是我考察超过2年后作出的决定。”银湖湾健康港(澳门)投资有限公司主席卓重贤说。
银湖湾澳门国际健康港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以AI科创孵化器为引领,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医养健康等前沿科创产业的创业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康养应用示范中心。卓重贤说:“我们将立足江门辐射湾区。”
以侨为“桥”,汇聚力量。
这些年,江门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空间、成本等比较优势,吸引越来越多华侨华人选择江门、投资江门。
以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产业聚集区为例,成立6年来,已先后引进艾默生、安波福、康宁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德昌电子、御澳食品、江盛重工、富丽电子、巴斯夫等重量级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约600人。此外,亚太森博纸业在位于江门的银洲湖纸业基地新增的200亿元投资项目和总投资66亿元的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也在加快建设。
华侨华人的发展平台正在不断完善提升。2021年12月,江门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努力建成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助力低碳示范园区建设。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秘书长陈志峰对江门与横琴的协同创新、联动发展满怀期待,他认为,江门通过政策引导先行先试,摸索制度开放的试验田,强化与珠澳、横琴的共赢发展,将有力推动江门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加速崛起。
“培育以中医药和养生康复为主导的大湾区健康服务江门基地”是众多澳门同胞的关注点,特别是《试点方案》提出,支持在内地已获上市许可的澳门中药在基地生产,推动华侨华人参与陈皮等中药材研发和成果转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2021年以来,祖籍恩平的澳门青年徐劲飞常奔走在珠海、江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带着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陈皮通”项目开拓内地市场,对大湾区的发展信心满满。
在人才要素支撑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华侨华人投资便利化
如何围绕开放性高地建设,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推动江门与海外合作战略,近年来江门一直在布局、落子,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当前,江门正推动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强化华侨华人投资要素市场化支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降低华侨华人投资经营成本、跨境金融创新、人才要素支撑、贸易自由化、便利华侨华人工作生活等方面支持江门市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华侨华人投资便利化水平。
2022年1月1日在RCEP生效实施之日,江门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发往日本的RCEP原产地证书,江门市优美科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江门关区首家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
1月5日,江门市人民政府与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江门国际仲裁中心。1月18日,广珠铁路江门站—盐田港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助力“江门制造”走向全球。《试点方案》还提出,高标准推进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江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在重点市场布局建设海外仓。
跨境通办政务服务助力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2021年,江门先后启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和“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成为全国首个在境外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的地级市,实现港澳企业群众“零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66项广东省任一城市服务事项。截至2021年12月,江澳、江港两个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共接待来访市民近2000人次,总业务量超2000宗。此外,截至2021年12月,江澳金融合作累计发生额约人民币2200亿元,跨境“理财通”业务累计交易金额超660万元人民币。
2021年11月19日,交通银行江门分行为广东古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接入CIPS标准收发器(企业端),并于当天办理首笔5万元跨境人民币管理咨询费,意味着江门首笔依托CIPS标准收发器(企业端)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业务正式落地,江门企业驶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的“高速公路”。
而这只是一个开端,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有效期最长至5年;华侨回国定居和申请恢复(登记)户籍“一窗受理、并行审批、一并发证”;江门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覆盖面扩大到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积极开展与国外、港澳台等机构的科技合作……
随着《试点方案》的出台,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都将成为现实,欲回国干事创业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将不再有后顾之忧。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奕平也认为,即便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华侨华人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江门紧扣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思路清晰准确,“可以说,这是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江门作出的及时部署”。
构建可复制、可推广惠侨助侨服务体系,增强外商来江门投资的信心
改革开放初期,在投资环境差、前景不明朗、外资观望徘徊的情况下,华侨华人率先前来江门投资兴业,看重的是亲情、乡谊,投资带有很大感情色彩。
而如今,江门不忘侨情报侨恩。随着《外商投资法》《江门市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江门市商务局关于激励新投资的实施办法》的陆续出台,江门对标国际一流,加大了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外商来江门投资的信心。
此次《试点方案》的出台,更是为江门吸引外资再添一把火。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吴添泉表示,《试点方案》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三个方面提出多项改革举措,有利于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前来江门投资兴业。
《试点方案》为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带来的不仅仅是政策红利,更是为他们送上用拳拳赤子之心谱写新时代赞歌的“船票”。
“看完《试点方案》后,我满怀热情,也希望有机会来江门投资。我们希望江门把提出的政策落实到位。我们侨胞也愿意到国外,以点带面,以一个人带动整个家乡的侨胞过来江门投资,推动江门打造投资热土。”美国纽约华人联会总会总顾问陈卫平说道。
委内瑞拉五邑青年会会长李国忠也充满期待。“我希望能够通过投入资金推动家乡特色文化的发展,更希望家乡的文化能随着发展闻名海内外。”李国忠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门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久久为功,进一步推动港澳同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海内外侨心凝聚。
故年随夜尽,初春逐晓生。
声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建设资源集聚的“新侨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华侨华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家到粤港澳大湾区再到江门都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华侨华人将从改革开放中分享到更多国家的发展成果和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江门是“中国侨都”,拥有丰富独特的侨务资源优势,可在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中发挥“规模效应”,引进更多好项目、技术,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江门要发挥好以侨架“桥”的作用,把这座“桥”建设成“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道”,因此《试点方案》的出台对于华侨华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江门要吸引更多华侨华人,特别是新一代侨胞回国投资创业,既要发挥好自身在平台、产业、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还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条件,深化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建设,营造更宜居宜业宜创的城市环境,建设资源集聚的“新侨都”。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很愿意为江门鼓与呼
我很愿意为江门的改革开放鼓与呼。《试点方案》很重要的特点是流程便利化、要素市场化、产业平台化。
首先是流程便利化。投资审批、资金进入、企业运营等都涉及到流程。政策里既涉及到改革的内容,也有开放的内容,比如在华侨华人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通关便利、市场准营准入等方面,都有一些便利化措施。
其次,要素市场化。这里面包括了人才、资金、土地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是产业平台化。华侨华人要来投资,有没有平台?有没有这个空间的布局?有没有产业的园区?以上具备,才会带来一个积极的效应。
我觉得《试点方案》涉及到以上三方面的内容都很有特点。首先方案针对的群体很有特点,针对的就是华侨华人。其次,方案提出来的政策也很有特点,主要针对华侨华人方不方便来投资,来投资、来建厂、来建实验室有没有空间等问题。此外,方案还涉及到降低投资成本的问题。政策出来后会让投资商觉得到江门投资既方便,成本又低,服务又好,这样的话当然很愿意来。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院长尹一桥:发挥中医药优势,共建“一基地一中心”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江澳医疗合作持续升温,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中医药创新合作等方面,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合作。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办学资源丰富,设立了几十个专业,在校生达1万多人,尤其在中医药产学研方面值得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学习。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具有近百年发展历史,在护理教育、长者照护、失智症宣传教育和推动澳门特区制定相关政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的教学合作,可以充分调动两校在中医特色技术、老年护理等方面的突出医疗资源。对毕业后有意向前往澳门镜湖护理学院进修的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学生,可探索更紧密的合作方式,例如学分互认、开展“3+2”专升本合作模式。此外,两校教师可组成教学研究组,联合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以此次合作为契机,通过研究项目、合办课程,把合作事项做实做细,共建“一基地一中心”(江澳中医特色技术培训推广基地和老年护理研究中心)。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青:发挥侨资源优势,当好大湾区协同发展排头兵
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破解珠江口东西两岸“东强西弱”局面的“良方”。江门在大湾区建设中应加强协同发展,深入交流合作,发挥互补优势,共同推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土地资源充裕、工业基础扎实、华侨华人资源丰富等是江门在大湾区建设中的最大优势。
土地资源充裕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江门应抓好银湖湾滨海新区和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
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链条完备是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的重要底气。江门应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和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和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重点产业链为靶,以“链长制”统筹产业链资源,精准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配套服务企业”的产业链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江门市对华侨华人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吸引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来江门投资兴业过程中,并不缺乏民心相通的基础。江门要善用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以试点先行,在跨境就业便利化、金融互联互通、跨区域政务合作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当好大湾区协同发展排头兵。
江门市金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辉:以金融之力,助力侨资企业发展
为了更好服务侨资中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江门市金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格数科公司”)在江门市政府、市国资委的指导下,搭建并运营江门市产业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并于去年9月启动开展商业保理业务的政策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加快商业保理牌照的申请工作。《试点方案》的出台,将吸引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投资。接下来,我们将争取商业保理公司尽早在江门落地。
商业保理公司成立以后,将依托金格数科公司运营的江门市首个产业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为支撑,为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供应商,提供便捷的在线应收款管理、低成本融资等金融服务。针对侨资企业,我们还将提供优惠的融资利率,助力侨资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