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上云端”、种田“科技范儿”……在广东省韶关市的广袤田野上,一系列农业“新鲜事”正悄然兴起。
科技元素的“加持”,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韶关税务部门聚焦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新农人新农企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办税缴费服务,助力其规范长远发展。
云上农业:从田间耕作到“云端认种”
罗坑镇地处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韶关市有名的生态小镇。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力?当地农企在“互联网+农业”跨界融合中闯出了一条新“稻”路。
走进韶关市曲江区罗坑众益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米种植认养基地,“培福田”和“聚宝田”两块试验田里的金色稻穗随风摇曳,仿佛在向网络另一端的“认种人”招手。众益丰负责人刘文力告诉记者,公司依托互联网提供农作物认种和24小时慢直播服务,消费者只需点开“众益丰”微信小程序,就能在千里之外认种一块“专属”稻田,随时关注农田状况及了解水稻长势。这一创新项目启动后,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认种,公司销售额逐年增长,至今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30万元。
稻田上“云”,农产品“触网”出山;办税上“云”,税费服务“触网”进山。随着“互联网+税务”的推进,韶关税务部门依托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云”服务,构建“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税费服务新生态。他们运用征纳互动平台,智能识别和靶向推送企业适用政策,通过“语音+文字+视频+远程协助”综合应答,全方位为纳税人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堵点及日常涉税费问题,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轻松办税缴费。
惠农政策的支持、办税缴费的便利……这片营商沃土让“云上农业”项目落地生根,为新农人们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科技带来的改变,让我们对农业发展的前景有了更多想象力。”刘文力说,自己现在已经是懂得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化办税的“乡村职业经理人”。
高效农业:从“一亩三分地”到千亩示范田
在素有“粤北粮仓”之称的樟市镇,收割机在千亩示范田里高效穿梭,稻谷颗粒归仓……这是广东盛大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坝油粘米种植示范片区晚稻收割的场景。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该公司以“小田改大田”试点为契机,探索农田宜机化改造,将250块“零散田”整合成132块“大田”,为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奠定基础。
“过去,零散的田地影响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盛大生态农业总经理肖冠松说,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公司实现了水稻种植从整地、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到烘干全程机械化,使得近千亩田块区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肖冠松坦言,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公司遇到过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发票、纳税申报方面的涉税费问题。“比如对增值税免税政策适用范围和申报流程、收购发票的使用等,我们就存在一些疑问。”他说,在税企交流微信群里咨询后,很快就收到了二维码以及指南和清单,这些资料不仅帮助他们系统、清晰地理解政策,也有利于规范公司财务管理。
聚焦马坝油粘米等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韶关税务部门将“现代农业”税企直联群二维码、涉农税费优惠政策和“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涉税费事项热点问答、提醒清单及红利账单等,通过税企交流微信群和电子税务局精准推送给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享受了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费优惠政策,增加了现金流,让我们对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更有信心。”肖冠松说,“下一阶段我们将在马坝油粘米种植技术提升、生产设备更新等方面发力,走好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