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无障碍浏览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清远市税务局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清远高新区税务局:税助非遗,青春接力
发布时间:2024-06-07 16:00:17来源:南方+ 浏览次数:字号:[][][]打印本页 分享至:

走进清城区龙塘镇月形岗村,龙塘镇办冲鲤鱼头陶器厂就坐落在这里,其陶缸烧制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工艺复杂,被认为是广东传统大缸烧制技艺唯一的活态见证。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清远高新区税务局带领中小学生走进非遗文化企业,开展“研学+税务宣讲”的青少年普法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非遗陶缸烧制技艺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税法知识。同时,税务人员围绕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涉税需求,上门送政策、精辅导、纾企困,多措并举助推省级非遗龙塘陶缸烧制技艺传承破圈。

税惠非遗,为传承发展添动力

清远龙塘镇鲤鱼头陶瓷厂陶缸制作技艺始于清乾隆末年,镇上的人们曾依靠烧制陶器为生,数百年时代更替,如今凌氏家族仍坚守着这片土地的传承与记忆,其祖辈将陶缸烧制技艺以师徒、家族的形式一代一代传承,现在陶缸技艺的第十代传承人是凌婉晴。

陶缸的烧制技艺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人”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核心和关键。传承人凌婉晴说道:“我是从记事开始学习烧制技艺,受父亲的影响,自小与泥巴‘打交道’,逐渐开始制成自己的作品。明清时期这里的陶缸烧制已颇为发达,先辈曾说龙塘镇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这里的陶瓷土资源丰富,我们的柴烧瓦缸从先辈传承200多年,现在仍是鲤鱼头的代表产品。”

时光在流逝,匠心不折旧。在高速机械化工业生产的时代,龙塘镇办冲鲤鱼头陶器厂仍坚持手工制作,制陶的每个步骤都蕴含着工匠对陶缸的情感和对陶缸工艺的执着追求。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远高新区税务局围绕非遗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主动上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涉税服务,开展个性化的政策宣传辅导,持续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税费服务举措,提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发展技艺的信心,为非遗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税动力”。

“在鲤鱼头瓷器厂的发展过程中,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送服务、送政策,一系列的‘金点子’为我们铺就发展的‘好路子’,2023年我们享受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税费减免给了我们强大的发展动力。我们将流动资金投入进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项目里,鼓励年轻人前来学习制陶技艺,为这一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烧制技艺真正的‘活起来’,让更多人可以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凌婉晴说道。

趣味课堂,青少年感受非遗之美

陶厂内各色各样的陶制产品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在传承人凌婉晴的悉心引导下,孩子们近距离观察陶制过程,参观烧制陶缸的工具。

陶缸烧制技艺,过程分为炼泥、做坯、上釉、烧窑、出窑五步。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是繁琐的工序,“晒泥、练泥、拍打、揉捏、测量、修正……”,湿润的泥土在工匠手中不断重塑,做好一个待烧制的陶缸,周期约是14-20天,并会随着天气情况、空气湿度有所变化。传承人凌婉晴在工匠制陶时为大家讲解制陶工序。

活动过程中税务人员向孩子们介绍税法知识,“什么是税?”“税收如何助力非遗文化发展?”,通过知识问答和讲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感受非遗陶缸烧制技艺悠远绵长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加深对税收的理解。在DIY环节,孩子们纷纷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一个个从“无”到“有”,将“税”与“陶”结合,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精益求精的手工结合起来,捏制了生动、形象的陶制品,形成了的“税爱”“廉税”等作品。

税务部门走进非遗、青少年走进非遗,共同见证了传统陶缸烧制技艺的坚守与传承,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未来,清远高新区税务局将进一步拓宽企业、社会团体等宣传阵地,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宣传引导新路径,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血液”、贡献“税力量”。

附件:
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