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无障碍浏览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广东税务在行动 > 媒体视点
南方日报:咬定青山不放松 广东税务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
发布时间:2021-03-02 18:43:33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字号:[][][]打印本页 分享至: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扶贫工作队与龙山村村委等举办龙山村百香果圣女果产业精准扶贫签约仪式。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驻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龙山村扶贫工作队和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国家税务总局云浮市税务局邓水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广东税务系统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凝聚省、市、县三级税务部门合力,不断强化人才、资金、政策支持保障,聚焦定点帮扶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出一条产业扶贫、文化扶智、民生扶质齐头并进的扶贫路子,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经得起检验的脱贫攻坚广东税务答卷。

2013年以来,广东税务系统累计帮扶23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5743户贫困户、44347名贫困人口,均已如期脱贫出列;全省各级税务局扶贫单位获奖100项,扶贫干部获奖204项;定点扶贫的里塘村2017年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定点观测村,2018年获评“广东省卫生村”;龙山村2019年获评“茂名市生态示范村”。

因地制宜创新实施“六位一体”扶贫工作法

昔日贫困龙山村喜变美丽乡村示范点

春日午后的暖阳里,在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龙山村,84岁的老人倪光六正悠然地给屋外鸡栏的水槽加水。5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钉子户”,住在破旧老宅中,靠着政府低保度日,贫困不堪。而现在,靠出售养殖家鸡的收入,加上村内贫困户的年度分红,还有当地各种政策性补助,倪光六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广东省昔日贫困村龙山村五年蝶变的缩影。时光回溯到2016年4月,这个粤西山区的省定贫困村迎来了几位可爱的“客人”——广东省税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5年来,他们扎根龙山,走遍了村里每一个角落,因地制宜、创新实施“六位一体”扶贫工作法,大力打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的“口袋工程”和“党建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的“脑袋工程”,让龙山村实现了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华丽变身。

“口袋工程”加紧上马村民荷包鼓起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造血”能力是关键。扶贫工作队打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组合拳,引导龙山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动力,形成稳定脱贫的“造血”机制。

在深化产业扶贫上,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逐步构建起以百香果、圣女果为代表的种养产业、光伏发电项目以及自建村级农贸市场、购买当地商业旺铺出租等三大产业相辅相成的产业扶贫新格局,筑牢了稳定脱贫基础。

产业兴,则民富。百香果种植基地是工作队首推的产业扶贫项目。从协调村民土地流转承包,到联系专业公司技术员种苗、聘请种植和管理人员,再到寻找代理分销商、建立电商品质控制系统……工作队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灌溉“金果果”茁壮成长。2016年以来,龙山村56户贫困户通过多种扶贫产业项目共分红48.8万元,每户平均增收8700多元。

在龙山村建档立卡的56户贫困户中,具备劳动能力的有36户140人。这些家庭为何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

村民李伟恩和妻子靠打散工维生,家里三个女儿都在读书,一家五口人曾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危房里。在工作队联系当地企业、引导就业脱贫时,正值壮年的李伟恩却频频拒绝。

“调查后我们发现,他最根本的致贫原因还是思想上的‘穷根’未除。”电白区税务局干部、扶贫工作队老队员陈杰强说。摸清了原因,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入户走访,针对村里不愿劳动的贫困户,拉家常摆道理讲政策,引导就近就业脱贫,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重燃了他们的生活信心。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新工作。今年工厂一说复工,我们夫妻俩就抓紧去干活了!”李伟恩笑着说。

与此同时,消费扶贫也在不断发力。工作队充分挖掘龙山村资源和特色产品,利用广东市场发达的优势,开辟线上线下消费扶贫新渠道,并将特色农产品引进机关单位工会及饭堂。

2020年,龙山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的3790元提高到16064.9元,增幅达323.9%。2020年6月,龙山村贫困户56户共178人全部实现脱贫。

“脑袋工程”同步实施脱贫信心强起来

“扶贫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广东省税务局驻龙山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冯伟智看来,帮扶工作的关键还在于推动贫困户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为此,他们聚焦扶智扶志,展开了以党建扶贫为引领,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同步跟进的“脑袋工程”。

在党建扶贫上,扶贫工作队创新打造了“龙山讲堂”乡村文化教育亮点品牌,不定期聘请农村党建、脱贫攻坚、农科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前来开展宣教活动,激发精准扶贫内生动力。目前,“龙山讲堂”已举办了19期专题学习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党员和村民达1300多人次。

扶贫工作队通过素质培育、基础建设及暖心慰问三方面推进教育扶贫,每年采取奖教奖学措施资助贫困学生及奖励优秀教师。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教育专项慰问金及慰问品38万多元。昔日破旧的龙山小学全面改造升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镇级重点小学。

文化扶贫同样为龙山村建设添了一抹亮色。“我们帮助龙山村打造‘好心’文化品牌,举办首届‘五好村风’、首届‘好心家庭’评选以及与农同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通过‘文明强基固本’工程和村规民约践行活动,凝聚向心力量。”冯伟智介绍道。

5年来,龙山村先后获得“茂名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示范点”“茂名市生态示范村”“广东省特色名村”等荣誉。美丽龙山出名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结对帮扶7个贫困村

依托当地优势“开方子”治好“贫困病”

走进陆丰西南镇溪口村,一片片特色种植田地郁郁葱葱,一座座养殖大棚相继建成,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亮丽,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自2016年汕尾市税务局重点帮扶以来,该村经济收入稳步提高,村容村貌大幅改善,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昔日贫穷落后面貌的溪口村,如今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溪口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曾少柳细数村里令人欣喜的变化:“以往的‘泥水路’变‘水泥路’,学校焕然一新,教育补贴让困难学生无后顾之忧,重建后的篮球场甚至吸引了周边村民……”

曾少柳介绍,贫困户李新龙原本住在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地方,生活艰难,扶贫工作队为他盖新房、买家具,指引了一条养殖脱贫的道路,现在的他养了几百只鸡,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在驻村税务干部的帮扶下,我住进了新房,每年拿到产业分红,还在村里开了家早餐店,生活比起以前有了根本性变化。”曾是贫困户的李永毫笑逐颜开地说道。

据悉,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累计筹措投入资金369.3万元用于对口帮扶。2019年,该村实现脱贫退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014元增加到2020年的23875元,增长近三倍,脱贫成效显著。

凝聚全村力量脱贫致富奔小康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村伊始,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党委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找准党建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想路子、上项目、谋发展,强弓劲弩,靶向施策,确定了“党建引领、政策保障、产业造血,建成民富、业精、村美新溪口”的帮扶思路。

推动帮扶村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由留村党员和外出党员分别组成两个支部,并将外出党支部直接设在深圳,引导外出乡贤和民营企业回乡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扭转溪口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落后局面。

“我们先后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综合文化中心、榕树下党群议事文化驿站等各类党建阵地,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驻村扶贫队党建指导员吴杰林说道。

同时,该局还帮助该村推行党员联户“网格直联”管理模式,全村85名党员结对联系贫困户,帮助解决贫困户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构建了“支部挂帅、党员出征、群众紧跟”的良好政治生态,凝聚起全村干群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合力。

发展产业“造血”扶贫

脱贫,农民增收是核心,发展产业是根本。汕尾税务依托当地优势“开方子”,抓住溪口村太阳辐射量足的特色,积极争取相关扶贫资金建设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数据显示,2018年8月并网发电至今,村集体每年获得18万元收入。

同时,因地制宜瞄准了特色种植、养殖方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推动企业整合零散耕地、村集体投资公司发展产业、建设乳鸽养殖基地、建起光伏电站扶贫项目等,村集体年收入43万元,收益率7.6%,累计组织约200人实现就业,实现“点石成金”。

2020年初的疫情使村民外出就业受阻,为防止返贫,驻村工作队建立排查核查常态化机制,动员基层党员、乡贤与贫困户“一对一”联系,建立救助基金和乡村救急救难基金,设置扶贫公益岗位,帮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动态监测中阻断返贫“苗头”。

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后,特色种植、养殖和光伏发电等都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还能领取到每年超过4000元的产业分红,“保底收益+分红”的分配方式,不仅让村民当上了“股东”,还在家门口“幸福就业”。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先后结对帮扶7个贫困村,多方筹措帮扶资金600多万元,发动干部职工参与扶贫济困捐赠近40万元,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西部贫困儿童持续提供食物捐助……心系民生,催发变革之旅;勇担重任,谱就乡村之梦,汕尾税务的帮扶“浇灌”故事仍在继续。

驻村坚守十二年

山村旧貌换新颜

“白天下棋、遛弯、锻炼身体,晚上看看电视,现在的日子过得真舒坦!”在降面村“美好生活公寓”2号楼,73岁的村民潘结全回想曾经独自居住在地面开裂下陷、雨天漏水积水的瓦房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切变化,都少不了党委政府的关怀,也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国家税务总局云浮市税务局驻村扶贫干部邓水强。

扶贫工作一干12年

2009年初,在和妻子沟通、赢得家人的支持后,邓水强告别体弱年迈的父母和年仅3岁的幼子,到新兴县簕竹镇六联村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涯。没想到,这项工作一干就是12年。

12年里,邓水强4次担任5条贫困村的扶贫干部,被称为“四朝元老”。他走遍了5个帮扶村的山山水水,走访了5个村的家家户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帮扶工作思路,科学谋划,因地制宜,脚踏实地,成功帮扶5条贫困山村560户2300人实现稳定脱贫。

“他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着我们这个和谐的家庭,也照亮了贫困山区的乡亲们。”邓水强的妻子这样评价他。

2014年,邓水强妻子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家庭生活多了不少麻烦事。白天,邓水强坚守在扶贫工作第一线,带领乡亲们建设村集体经济项目,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指导贫困户们发展生产;晚上则驱车赶到医院,悉心照料妻子。45天后,妻子恢复了健康,邓水强却瘦了10多斤。

泥瓦房变成“美好生活公寓”

降面村是广东省云浮市最贫困的几条村之一,村子大部分为空心村,房屋是上世纪用泥砖、木条、瓦片搭建成,多是靠山坡而建,安全隐患大。解决孤寡贫困老人的安全住房问题成了邓水强的头等大事。

建设老人公寓并非易事,推进过程中遇到了用地难、部分村民不理解等阻力。终于,在单位协调筹措建设资金80多万元的支持下,第一期老人公寓赶在2018年春节前完工,8名相对高龄的孤寡贫困老人无需一分钱拎包入住。

“现在的生活真美好!”住进老人公寓当天,一名孤寡老人发出感叹,启发了邓水强将老人公寓命名为“美好生活公寓”,如今已建成4期22套。“美好生活公寓”创新了农村养老和住房改造的新模式,其先进做法还亮相“中国第六届慈展会”。

文/图:曾美玲 岳瑞轩

媒体链接:咬定青山不放松 广东税务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

附件:
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