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最新政策规定,小微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这是政策指引,您可以查阅。”近期,在南海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推广站,一群来自广东东软学院的大学生正在导税咨询、纳税服务、税收宣传等实训岗位上实践锻炼。
这是南海区税务局和广东东软学院联合打造的“税校联动”新模式,在办税服务厅等一线岗位为大学生打造税务实训平台,搭建起税务干部与高校师生交流协作的桥梁。
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满满的收获感!
“一开始,税收业务流程和智能自助设备让我感到非常陌生,但在税务辅导员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学会了很多简单的业务流程,还能够帮助纳税人办理业务,有满满的收获感!”正在桂城税务分局实践的大四学生林霖表示,实践能够接触到很多税收数据和实际税务工作,进一步实现知行合一。
黄梦歌是东软学院思未工作室的成员,在学校主要负责融媒体宣传和团队运营等工作。本次税务实践期间,她也沉浸式参与了“税收进校园”系列活动和税收融媒体创作等多项税收宣传工作。
“参与税收影视宣传作品创作,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影视宣传技能,也教会了我们换位思考,从受众的角度去构思、创作。”黄梦歌介绍,思未工作室已和南海区税务局联合开展“燃情税月创客相约”“开学第一课”等超20场税宣活动,制作了“税说小读者”喜马拉雅音频税课、《税月·纪》等多个“爆款”融媒体税宣作品,并获得广东省“2021政务新媒体视觉传播精品案例奖”。
“临近毕业,不少大四学生都走出校门寻找实践岗位。我们和税务部门联合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定制了大批税务实践岗位,有利于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型实践型人才。”广东东软学院数智财税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蔡昭映说。据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3批次、超100名大学生参加税校联合培养。
税务骨干:开展课题研究,打造税收智库
除了高校大学生到税务部门实践锻炼,一些税务业务骨干也积极与高校师生开展科研合作,实现“税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双向奔赴”。
“我们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大数据运用、税务实践优势和高校的理论研究、科研分析优势,在税收经济分析、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精心培育高质量税收科研人才,打造税收智库。”南海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干部与高校师生共同开展科研,有助于优化整合产学研资源,实现税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合作的《“税校合作”新模式在税务宣传中的探索研究——以思未工作室为例》项目已获得2022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资助立项。
目前,税校双方正围绕本地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预制菜、新材料等经济热点,以及税收宣传、税收征管改革等主题开展税收课题研究,深化前沿理论应用,培育高质量数据分析人才和税收科研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