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句民间俗语就广为流传,至今这句话仍然是广东经济特别是广东民营经济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民营经济主体总量突破1700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6%以上。
民营企业何以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壮大?民营经济又何以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商业沉淀,各级政府部门努力打造的开放包容营商环境,更是民营企业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沃土。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出精准施策、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等多方面措施,在深耕细耘中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能和创新活力注入税务能量。
卸下“包袱”,让民企能扎根易流动
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安心扎根、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优质的税费服务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广东省税务部门从优化事前提醒、提速事中办理、完善事后服务全环节推出便利纳税人缴费人跨区迁移系列举措,破除区域壁垒,实现税费服务监管无缝衔接。
“我以为跨区迁移很麻烦,没想到两天就能完成,实在是太便利了!”深圳新百源环保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毅介绍,2024年9月,因在东莞松山湖的生产经营地址不能续租,张毅决定将公司迁移到深圳龙岗,他在11日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了申请,12日税务部门便审批通过,企业的纳税信用级别、发票额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等权益和资格也在迁入地税务机关得以延续。
聚焦办税缴费高频事项和经营主体热点诉求,广东省税务部门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加快建设电子税务局,推行各种信息化办税手段,不断优化线下办、自助办、就近办,全力打造“15分钟便捷办税圈”,推广普及“非接触式”办税缴费。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我们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促成人社、医保、房管等多部门业务联办,并联合推行异地事项跨区域通办,推动‘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逐步落地成景,让民营企业从容扎根、自由流动。”广东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王文越说。
政府有作为,企业获便利。广东省税务部门不仅在简化办税流程和手续上下功夫,还积极在与港、澳税收规则衔接上寻求突破,探索形成“跨境通办”一体化服务,设立港澳人士跨境执业服务中心,扎实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为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破除障碍。
在广州市南沙区税务局智慧办税服务厅二楼,设有一个港澳人士跨境执业服务中心。在这里,港澳涉税专业人士经执业登记后,可通过发起设立税务师事务所、投资加入登记注册在南沙的税务师事务所、担任股东或合伙人、加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等多种形式,在广州南沙执业,为广东民营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人才选择。
根据《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片区、南沙新区执业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港澳涉税专业人士经执业登记后,可以在广州南沙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图为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南沙区税务局港澳人士跨境执业服务专窗 李嘉浩 摄
“希望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能吸引到更多的国际税务专家,为大湾区内已经或有意‘走出去’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谈到对在南沙区执业的展望,作为首批到南沙跨境执业的香港税务专家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高翘顾问有限公司(香港)主席龚永德说道。
护航成长,让民企吃下“定心丸”
“‘首违不罚’政策真的很好!由于疏忽我未能及时申报7月份的房产税,本来以为要被处罚,但税务部门作出了‘不予处罚’决定,让我既意外又惊喜!”9月28日,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内,惠州市星海湾度假酒店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郑女士开心地说。
对轻微违法行为适用“首违不罚”,是税务部门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的重要举措。个别中小企业和初次纳税人出现轻微税务违法行为,不知晓政策细节和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柔性执法更能增进税企互信以及民营企业对税法的理解与遵从。民营经济,历来期盼更多金融活水。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23年以来,广东“银税互动”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900亿元,受惠企业90%以上为民营经济主体。“资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2023年我们通过‘银税互动’获得3000万元融资授信,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茂名佳都服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黄翠丹对此深有感触。
除了“银税互动”,广东省税务部门还利用与企业对接互动的契机,想方设法引导创投资金向科创企业精准滴灌,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在税务部门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专场宣讲会上,广东豪德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牵手”国有金融投资平台——广东顺德科创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获得1600多万元投资。“针对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宣讲活动,我们不仅邀请科技型企业参加,也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创投企业参加,并增设自由交流环节,让双方在现场建立联系、增加了解。”佛山市税务局三级主办关静雅介绍。
随着广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量最大、双向投资最多的省份,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增强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中的影响力。为此,广东省税务部门推出“税路通•粤通四海”税收服务品牌,助力企业在全球化航道上全速前进。
广东民营企业历来是广交会的主力。据统计,在11月刚落下帷幕的第136届广交会上,民营企业参展数量占比超过9成。《202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进出口方面,广东民营企业分别以15796.7亿元(同比增长1.3%)和34573.9亿元(同比增长8.3%)的战绩,远远领先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外籍采购商越来越多了。”广交会上,广东娜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灿杰介绍,“‘税路通•粤通四海’税收服务在售付汇、税收协定待遇享受、居民身份证明开具等涉税业务方面,给予了我们大量的帮助,专家顾问团队也切实帮我们解决了不少跨境投资经营的疑难问题。”
扶持“升级”,助力民营经济共生共荣
广东民营经济之所以始终保持高度活跃,不仅得益于新兴产业经营主体的增长,更得益于数量众多的民营经济主体之间彼此赋能、循环联动,让“灌木”成丛、让“大树”成荫,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共荣环境。
佛山市顺德区骏达电子有限公司创办已超过40年,从创建时的小车间起步,如今已发展为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平方米、单面刚性印刷电路产能及销量雄踞全国前列的行业隐形冠军。近年来,在“链主企业”美的集团引领下,数字化转型升级正让骏达电子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蜕变。
骏达电子所在的佛山顺德,是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家电之都”。在美的集团、德尔玛等“链主”企业带领下,1万多家家电企业结成了一张强大的供应链网络,近4万家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生产原料等产品或服务,大部分配件的采购半径在50公里内。围绕着这条规模宏大、品类齐全的家电上下游产业链,新秀不断群起。
进入美的供应链的“苛刻”条件倒逼供应商企业不断创新,以技术改良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支撑广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税费优惠政策的扶持导向鲜明。“我们跟随美的数字化转型做了技术同步和系统对接,可以及时调整供应和库存。数字化工厂的建设,
让产品合格率提升5.3%,产品生产平均周期降低4.26%。”骏达电子总经理助理龚嘉豪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税惠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2024年前三季度企业先后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等各类税收优惠超600万元。
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广东省税务部门持续推进“春雨润苗”“税务助力制造业当家”大企业定制性纳税服务等专项行动,及时响应涉税诉求,确保税惠红利精准滴灌,与其他政府部门一道,支持各类民营企业大胆闯、大胆试,助力民营企业跨越“转型的火山”,不断向“新”向“高”攀登。
“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和企业自身的创造精神,共同铺就了广东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之路。”广东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认为,众多重磅政策“大礼包”极大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24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重磅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不仅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并允许其获得控股地位,而且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争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立法形式向社会表明这是国家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进一步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信号。
风来势起的“快车道”正在向民营企业敞开,“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广东民营经济“草灌乔”产业生态将更加欣欣向荣。广东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紧扣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切诉求,深谋“水深鱼悦”之策,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