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荔湾区税务局局属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高质量发展,现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荔湾区税务局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聚荔赋能”十六条措施》,请遵照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荔湾区税务局
2023年5月12日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荔湾区税务局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聚荔赋能”十六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荔湾区税务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高质量发展,助力荔湾率先建成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制定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聚荔赋能”十六条措施。
一、着力降成本、添活力,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一)税费政策“精准享”。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六税两费”减免等普惠性税费优惠政策,针对辖区特色行业涉税费需求,量身定制行业性税费政策指引,以“政策找人”“送政策上门”的方式,助力企业精准适用、应享尽享税费优惠政策。
(二)退税红利“轻松享”。提高退税办理效率,将增值税留抵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一类、二类出口企业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 个工作日内,助力退税“及时雨”高效精准抵达经营主体。
(三)科创优惠“直达享”。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及科创企业、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举办科技创新专场政策宣讲,开展街道巡回宣辅、融媒体宣传和线上云课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增添发展动力。
二、着力优服务、提质效,创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四)主体登记“简化办”。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企业开办、信息变更、注销登记、股权转让等业务联办,通过“税务+政务”的融合,方便纳税人缴费人“进一扇门、办两家事”。简化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流程,由原来的“先注销、后成立”改为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流程简化50%,提升变更登记办理效率,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智慧税费“提速办”。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升级“智慧型”办税缴费实体功能,拓展智能咨询应用场景,推进“荔税服务云驿站”建设与“粤智助”应用,形成“1个服务厅+N个便民点”格局,将税费服务延伸到街道、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会化服务网点,打造更加便民高效的智慧办税体系。
(六)项目进驻“跟踪办”。为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配置“税务顾问团队”,在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整备、开发建设、产业导入、招商引资等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税费政策跟踪服务,实现政策告知一次明,提供一条龙涉税服务。
(七)争议处置“一站办”。对于征纳双方的税费纠纷,发挥公职律师争议化解“裁判员”作用,依托公职律师税费争议调解中心的建设,将调解服务延伸到办税一线、市场前沿、社区网格;对于用人单位与职工的社保费征缴纠纷,加强与人社、医保、街道等部门协作,依托社保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机制,实行“一站式接手、联合式化解”,有效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三、着力办实事、解难题,持续增强征纳互动效能
(八)税务体检“防风险”。建立“税务体检团队”,依托税收与财务数据开展企业经营“活力”指标分析,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税务体检服务,对税收合规性问题开展专项辅导;针对已上市企业诉求和发展瓶颈,提供金融资产涉税政策、股息分红纳税申报等政策辅导,助力企业健康成长,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九)涉税需求“快响应”。设立1个需求指挥中心、3级微信服务专号,以及落实“税企群组、对外热线、值班专员、首问责任、‘不满意,请找我’”5 大制度的“1+3+5”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搭建税企沟通“高效桥”。精准定制个性化的宣传内容,为辖区重点税源企业提供“日常答疑+税务管家”专属服务,打造“定制税讯”服务精品。
(十)法治问诊“纾忧困”。构建“讲、听、询、诊”一体化税收法治服务体系,联合区司法局,深入商会、专业市场、产业园区,为企业精准“把脉”,预防化解税收风险,提供有温度的税收法治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十一)定向培植“涵税源”。深化重点税源定向培植巩固机制建设,精准跟进企业发展需求,加强与重点税源企业“一对一”对接服务,完善税源培植巩固服务闭环。配合我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现代都市工业立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开展行业活力指数和发展潜力分析,加大对现代都市工业、现代商贸等行业扶持力度,有序推进产业孵化,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升税源培植巩固工作质效。
四、着力强保障、促协作,深化拓展税费共治格局
(十二)土地管理“提效能”。主动融入城市治理生态格局,以“土地税费”为管理单位,在土地项目周期各阶段嵌入全税费“一项式”征管服务,为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城市规划提供“税收方案”和数据决策参考。
(十三)城市更新“强保障”。联合区住房和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成立“荔湾区城市更新税费联合保障中心”,打造城市更新治理共同体。构建问题一体化处理机制,研究解决地铁建设、河涌整治拆迁补偿、城中村改造等各种复杂“梗阻”涉税疑难问题,为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注入税务动能。
(十四)效益评估“税先知”。持续加强税收效益评估与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之间的协同联动,明确项目评估标准,优化完善税收效益评估机制,推动税务部门参与环节前移,立足项目全周期评估分析,形成有价值的税收效益评估材料,协助地方政府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十五)专业市场“促转型”。立足专业市场征管实践,优化税收征管和服务措施,加大税收政策辅导力度,做好专业市场发展涉税诉求收集,持续跟进解决。深入开展专业市场税收调研,探索专业市场税收治理创新思路,助力推进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按现代企业经营架构转型升级。
(十六)协同共治“振乡村”。强化税收职能,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街道办等部门常态化沟通协作,以经济联社为服务单元,签订合作备忘录,推进“法治聚荔振乡村”行动。聚焦消费扶贫,加强与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税费疑难问题,助力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