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既意味着新事物、新技术,也包括传统生产力的“新生”。记者日前走进经济大省广东的多家企业,感受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
有的企业不断部署新场景新服务;有的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在细分领域异军突起;有的企业通过“焕新行动”获得生机。
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抢占“黄金赛道”
不同于传统的车间,这里没有火花飞溅、机械轰鸣,整洁、安静得仿若置身图书馆。
50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年产能6000万片,产值超百亿元。在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的研发及制造基地,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高大的机械臂灵活地上下翻转,能精准完成玻璃基板的传输、加工、检测、包装等生产全过程。
图为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广州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也加快了创新步伐。该生产线由TCL华星在2021年投资350亿元建设,以自主产权的高迁移率氧化物技术优势,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做产业化探索。
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布局,如今TCL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建立从显示材料、显示器件、显示模组到品牌整机再到用户和内容运营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厂家,全力抢占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黄金赛道”。
“政策红利的叠加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科研资金保障。”TCL惠州华星财务负责人周兴文说,打通全产业链,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受益于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仅2023年公司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超2000万元。
“将技术能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保持较快“创新节奏”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我国每出口100台滴漏式咖啡机,就有40台为这家企业制造。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小家电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世界咖啡机生产领域的“隐形冠军”。
“目前咖啡机所有关键的零配件,均已实现本土化生产。”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展晖说,强大的本土化制造能力是企业快速适应产业周期缩短的成功“密码”。
图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 刘宏宇 摄
“我们坚持‘无创新、不立项’,力争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曾展晖说,小家电行业强调“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必须保持较快的“创新节奏”。新宝目前有2000多个产品型号,按平均每个产品三至四年的生命周期,平均每年会有新创意产品700个左右,同时淘汰700个左右旧产品。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越南、墨西哥等国家新建了部分产能,并逐步实现大批量生产。
大洋电机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产品从家电行业跨界到新能源汽车行业。2023年度,大洋电机母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过1亿元。在政策红利的持续赋能下,企业成本负担不断减轻。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研发引领创新。”大洋电机财务总监伍小云说,目前,大洋电机计划进一步构建“电机+电控+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完整产业链,完成在全球家居电器、新能源汽车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精准布局,继续引领电机行业细分领域的新浪潮。
数智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不断“焕新”
位于云浮市新兴县的先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目前已建成投产10条不锈钢锅具和铝锅自动化生产线。
“产品在线生产时间由传统的7天缩减到2小时以内,单位生产成本下降35%,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先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强说。
图为先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2023年以来,凌丰集团享受各类税收减免优惠达到4700多万元。”广东凌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洁如说,“实打实的政策红利大大提振了企业投入研发、推进智能制造的决心。”
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一个产学研综合体,2021年自主研发了面向配方流程型生产企业的“保健食品与日化行业智能化生产管控关键技术”,助力150多家日化及其上下游企业“上云”“用云”。
“每年投入8%以上的自有资金用于研发创新,目前建有省、市、企业级研发中心五个。”该公司负责人张昊说,“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达1000万元,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帮扶下,公司已实现年均50%的增长。”
近年来,广东正掀起数字化改造浪潮,推动传统制造全面“焕新”,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记者刘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