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江门市税务局 > 工作动态 > 专题专栏 > 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平台 > 侨都概况
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2-07-29 16:50:17来源:江门市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字号:[][][]打印本页 分享至:

五邑民俗多姿多彩。开平、台山、新会三市(区)荣获“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水口镇(泮村灯会)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平市(开平民歌)、斗山镇(飘色)、大江镇(传统家具)、台城街道(广东音乐)、海宴华侨农场(东南亚风情舞)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台城街道、斗山镇、荷塘镇分获“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和“纱龙之乡”称号;“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入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目前,江门拥有7个国家级、29个省级、9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白沙茅龙笔

起源于明代,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是明代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

陈白沙(本名陈献章)。白沙茅龙笔工艺是采用新会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圭峰茅草为主要材料,经选裁、浸泡、锤砸、刮青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典范,是以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用茅龙笔挥毫,书法独特,是其它毛制笔所不能替代的,已历数百年之久,仍为书法界推崇使用。

★荷塘纱龙

荷塘纱龙始于南宋,明代时由四川传入,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最初的表演技艺简单,后经不断创新改良,如今的荷塘纱龙全长50多米,分24节,需26人共舞。另有龙珠,鲤鱼。龙身用纱布、竹、木等,粘贴上一个个金钱片制作而成。纱龙的特点是龙身纱薄、长,龙身中的木板上还要点上蜡烛,舞动时蜡烛不能熄灭,也不能点着龙身的纱布,难度非常高。荷塘纱龙以其制作工艺精湛、表演花式多样、表演技巧难度高以及普及性广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蔡李佛拳

清道光年间,新会崖门镇京梅村拱北里人陈享在长期的武术生涯中,悉心研究各家拳法,综合陈远护、李友山和蔡福三家拳法,共冶一炉,创编出新的拳术套路,形成独特的风格,命名为“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是南拳优秀拳种之一。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蔡李佛拳依然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广东武术,弟子数以百万计,遍及五大洲。

★新会葵艺

从东晋起,新会就已开始种植葵树和进行葵艺加工。经历民间艺匠千余年的探索,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使葵艺加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治末年,由老画师陈晚创制的火画扇,于1952年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2002年,新会政府兴建“葵博园”,把南坦葵林作为一个重要自然生态区,设 有“葵树品种研发区”“葵艺制作园”,积极开展葵艺的保护和开发,使之得以流传和发展。

★开平水口泮村灯会

开平泮村灯会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每隔三年一舞,每隔六十年(凡甲申年)举办一次大型庆典。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仪式,包括扎灯、送灯、起 灯、舞灯和打灯。舞灯之时,有罗伞彩旗开路,龙狮助威,鞭炮齐鸣,舞遍泮村42个村庄。每次灯会,还吸引了台山、新会、鹤山等地群众及国内外摄影家来观光助兴,热闹非凡。泮村灯会是全国独有的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的品牌,是综合了“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民风”等方面意义的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山广东音乐

“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音乐的总称。台山的八音班,又称锣鼓架,实际上是锣鼓八音,它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作为广东音乐的前身和创作、表演载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八音班,多是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人们称这些曲调为“广东音乐”;到了清朝中叶,八音班实行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的道路,逐步成熟。

★台山浮石飘色

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保持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造型艺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北帝诞”,台山浮石村民就会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并以飘色、舞龙、舞狮、高 跷、八音锣鼓等助兴,游遍全村十坊,形成一个阵容鼎盛多彩多姿的民间习俗节日。飘色由两个8至10岁的儿童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用“色柜”抬着出游。站在色柜面上凌空而起的人物称为“上色”,也叫做“飘”,坐在色柜面上的称为“下色”,也叫做“屏”,“飘”与“屏”主要靠一条精心锻造的纤细钢枝支撑,叫 做“色梗”。“飘”与“屏”相互辉映,其迷人魅力在于“飘”,飘色人物左足立于一根桃枝上,右足摆动,身体凌空无凭,似无依托,令人惊奇。

附件:
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