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4月27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税务模拟法庭普法宣传活动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东城人民法庭(以下简称“东城人民法庭”)拉开序幕。该活动是东莞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的重点普法活动之一,由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以下简称“东莞市税务局”)与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联合主办,东莞市税务局东城税务分局、东城人民法庭、东莞市律师协会共同承办。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活动以“税收普法益企行 合规经营共致远”为主题,不仅“复刻”呈现涉税案件的庭审过程,还设有“合规经营一堂课”“税法知识竞答”等多个普法环节。“此次模拟法庭活动,是我们税务和法院、律师协会等部门联动普法的创新举措,希望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项目,更好地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化依法诚信自觉纳税观念,增强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东莞市税务局办公室主任陈育贤说。
“庭审现场”真实还原 打造“沉浸式”税法学习场景
“审判长,被告是自然人,不具有开具材料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质”“我方对证据真实性确认,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内容不确认”……在活动的重头戏——模拟法庭环节,东城税务分局税务人员、公职律师和市律师协会的青年律师分别饰演原告被告、双方代理律师、审判长和人民陪审员,围绕一宗企业间的发票开具争议真实案例“再现”了一场涉税民事诉讼审判,从庭审准备到法庭调查、辩论、最后陈述及当庭宣判,严格按照规范的庭审程序进行,力求还原真实庭审过程。
“庭审”现场 主办方供图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被告”双方围绕合同无效情况下发票开具约定是否有效、“被告”可否开具相应发票等核心问题,从事实、程序、法律依据等角度展开了激烈的举证质证和辩论。“原告”“被告”激动地向“审判长”说明着自己的情况,代理律师条理清晰地据理力争,“审判长”认真听取双方证词和论点,并严格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审判。双方代理律师引用的法律法规条文及举证的证据在两侧屏幕上紧跟案件审判流程展现,观众聚精会神地听着双方人员发言,结合法律规定深入思考,现场氛围紧张有序。
东莞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张强告诉记者,此次模拟法庭涉及的发票业务是经营主体最常接触的税费业务之一,他们希望通过一个典型的涉税案例,将纳税人缴费人日常对发票开具及管理的认识易错点、难点讲解清楚,让观众了解涉税案件的司法程序,感受税法尊严权威,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体验感。参会企业代表也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此次模拟法庭所选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庭审’过程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庭审’相关人员不仅展示了法律实践能力、规范还原了司法程序,更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通过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案例警示企业——税收法治的红线不容触碰,让观众能更直观地理解‘税收法定’原则。”东城人民法庭副庭长吴抒航点评道。而东莞市律师协会税务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红辉则表示,模拟法庭选取的案件对企业和律师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也是相关行业的热点问题,企业通过旁听“庭审”更能直观感受到税务合规的重要性,而律师们也能从中学习对合同中的涉税条款开展合法性审查的要点。
税务工作人员讲授“合规经营一堂课” 主办方供图
“合规课堂”精讲要点 竞答活动激发税法学习热情
在模拟法庭环节结束后,税务部门围绕“合规使用发票”的要点为参会人员讲授了“合规经营一堂课”。税务人员结合实例,介绍了发票业务对纳税信用评价、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详细讲解了企业实际经营中发票开具、申报纳税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参会企业的行业特点梳理了日常发票管理要点。
活动的最后,三支由“税务人员+律师+企业代表”组成的三人队伍,围绕税收征管、发票开具、纳税信用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税法知识竞答。东城税务分局办公室负责人叶诗琦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竞答的形式进一步增强普法宣传活动的互动性,让观众更有参与感。她表示,税务人员与企业代表、律师组队准备竞答环节的过程不仅搭建起了税企沟通的桥梁,更是税务人员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强化技能运用、开展税法知识宣传的好机会。“此次活动内容很丰富,我们也非常有参与感。”广东名道律师事务所律师饶鑫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税收普法工作机制,持续加强与法院、律师协会等部门的合作,创新税法宣传的载体和形式,推出更多互动性强、贴近市民生活、助力经营主体合规发展的普法宣传项目,构建多层次、广覆盖、聚合力、立体式的税收普法工作格局。”东莞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卢飞鸿表示。
文丨记者 余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