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汕头市税务局 > 工作动态 > 专题专栏 > 智税助力潮商发展服务平台 > 潮侨税讯 > 税收简讯
税惠南粤春风暖 侨商创业雁归来
发布时间:2023-04-11 17:22:58来源:中国税务报 浏览次数:字号:[][][]打印本页 分享至:

  春暖花开,侨聚南粤。近日,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在广州召开。450名来自海内外的侨商侨企代表和侨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达成侨商在粤投资项目616个,投资总额合计6582亿元。

  记者了解到,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有3000多万,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长期以来,众多海外侨胞回到广东投资创业,在粤投资企业达6.18万家。广东省各地税务部门精准施策,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以“税+侨”服务矩阵,助力打造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引力场”。越来越多的侨商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演绎着生动的税收故事。

  “芯”人开启新天地

  广东盈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刚参加完侨商大会的施坚宁看着IC封装载板板材、覆铜板等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一方面,父母希望我能回到家乡;另一方面,祖国经济快速崛起,让我十分看好回国创业发展的前景。”2012年,日籍华人施坚宁回到广东省江门市,瞄准半导体芯片载板这一细分领域开启创业新旅途。11年后,他创立的广东盈骅实现高速增长,成为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回顾刚入行那几年的艰辛,施坚宁感慨万千:“创业前期,公司研发投入大,产品落地后却打不开市场,连续几年都在亏钱,我压力很大。”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速,国产产品迎来发展良机,“我们不仅遇上了好时机,还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税务部门的好服务。作为归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税务部门顾问式服务团队,他们不仅主动送政策上门、定期问需问计,还帮我们在环保等部门间协调,支持项目加速落地。”

  2016年,施坚宁组建的团队攻破芯片用载板“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化瓶颈,此后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其生产的高性能芯片用载板,成功解决板材厚度均匀性、尺寸稳定性控制等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2020年,广东盈骅更是通过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展成为自主研发IC封装载板的领先企业。

  施坚宁特别向记者说,吸引他在江门安居乐业的,还有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暖侨”税惠政策。“除了我自己能享受到个人所得税免税政策外,孩子上学、安家落户等都能享受免税优惠。有国家和税务部门的支持,我可以更加安心地搞研发、搞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施坚宁说。

  江门税务部门打造“税+侨”服务矩阵,还与广州市税务部门建立“广江协同 税力助侨”工作机制,同步推出很多惠侨涉税事项联办服务。对此,施坚宁表示很有获得感:“我们公司在江门和广州都设有工厂,有税收服务支持,我有信心把公司的芯片产业做大做强,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古宅院讲好新故事

  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屹立着一座有着“岭南第一侨宅”之称的建筑——陈慈黉故居,这是着名旅外侨胞陈黉利家族在清末民初兴建的宅第。古宅里,陈氏家族的第五代后人、广东省陈黉利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生正与项目工程师商讨故居修缮细节。

  在刚结束的侨商大会上,陈建生代表广东省陈黉利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汕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风起潮庐”项目,以陈慈黉故居修缮提升为载体,打造全国侨文化示范基地,预计总投资28亿元。

  项目签订落地,陈建生愈显干劲。他兴致勃勃地谈起3年前注册广东省陈黉利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的往事:“当时,家族长辈到汕头参观,对家乡的营商环境大加赞赏,所以我注册了这个公司,希望能在家乡重点投资建设。”

  他说,该公司与税务部门的结缘也要从3年前说起。2020年,汕头市税务局制定了助力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的若干税收管理服务措施,在开办经营、纳税申报、领票用票等方面推行网上办、便利办、容缺办,积极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措施出台后,汕头市税务部门服务侨商团队上门拜访陈建生,向他解读税务部门服务侨资企业的全链条举措。“在回乡创业的过程中,税务部门在政策宣传解读、快捷办税缴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种落实力度和贴心服务让我印象深刻。”陈建生说。

  在各项服务的支持下,陈建生的公司顺利推进项目。他邀请国内顶级设计团队重新设计规划古宅建筑群落和景观,故居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将加快修缮进度,进一步将陈慈黉故居从4A级景区打造成为国内5A级景区、华侨文化基地,更好讲述华侨和侨乡故事。”陈建生说。

  “再创业”增添新动力

  “有了这个快速安装的结构,消费者基本不需要拧螺丝就能完成一台吊扇的整装。仅这一项专利,就让我们的业务量再创新高。”每每提起“飘羽”牌吊扇灯,广东省台山市新欣电器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嘉明眼中都是自豪。这支小小的吊扇灯背后,是一段子承父业的佳话和“侨二代”再创业的故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嘉明的父亲回到广东省台山市创办了初代新欣电器厂,历经几十年的耕耘与沉淀,将其发展成台山“土生土长”的优质企业。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愈发激烈,产品核心技术的缺乏和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举步维艰。从加拿大回到侨乡台山的王嘉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启了再创业之路。就在他带领研发团队,打算用创新让新欣电器厂蜕变之时,公司发展的脚步却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再度放缓,王嘉明也陷入苦恼之中。

  “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税务部门‘惠侨青年工作室’主动送来政策红利。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我们就享受税收优惠4000多万元。税务部门为我的再创业带来很多帮助,也让我在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感受到深度的参与感和满满的获得感。”王嘉明说。

  通过创新突破,新欣电器厂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拥有高效节能、正反双用等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正在申请专利9项,产品自主设计率已达43%。

  “去年,我们创造了4.2亿元的出口额,这是电器厂自创立以来出口额首次突破4亿元。我相信,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好!”王嘉明说,近3年来,新欣电器厂的产品远销全球,年均产值达上亿元,累计办理出口退税超1亿元,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优惠450余万元。

  “台山是我的家乡,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一家,我有责任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台山发光发热。”王嘉明说,新欣电器厂最近又在台山工业新城投入2亿元用于高端电器生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5亿元,年创税收超千万元,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附件:
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